当前位置:首页 > 院科研机构 >
院科研机构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研究所
发布日期:2025-05-19 12:22:36 访问量: 0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研究所(简称环境所)。开展水土污染机理与修复技术研究;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研究;开展城镇及重要工程建设地质安全环境评价技术研究;开展农业污染治理、特色土地资源保护与应用技术研究;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承担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负责全省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与生态保护修复监测。负责中国地质调查局金属矿山生态环境评价与修复技术创新中心(省部级)、河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省部级)、河南省地球化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运行管理。下设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室、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研究室、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研究室、绿色特色土地资源保护利用技术研究室、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室、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室。


近年来完成的重点研发项目


有色冶炼场地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精准修复及分级阻断技术

该研究为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针对中南有色冶炼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地下水同步污染的突出问题,研发了纳米FeS/SiO₂+复配型表面活性剂、铁基缓释型PRB填料、铁碳复合碱激发颗粒材料三类核心活性隔离屏障阻控材料,构建了精准材料注入和强化传输的地下水修复技术体系,在河南栾川、湖南株洲实现精准定位、分级控制和高效阻隔,污染通量降低90%。研究成果发布了两项《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估规范》(DB41/T 2629-2024)和 《可渗透反应墙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DB41/T 2664-2024),形成了钻注-修复一体化技术装备,发表学术论文7篇,申请专利9件,培养研究生12名,推动了技术创新、装备研发和人才培养一体化发展,为污染场地修复提供了理论、技术和人才支撑。

村镇污水生态治理及养猪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该项目为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以污水COD、BOD、N、P去除为主要目标,研究河南省养殖废水、生活污水的生态治理和应用。以河南省稻草等秸秆和绿狐尾藻为主要原料,通过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具有成本低,治污效果好和可持续性强等突出优点。项目提供了一套养殖废水,生活污水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一体化的生态治理模板,实现了高效经济可持续性综合利用的多项生态治理需求,额外提供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可应用于河道、湖泊等黑臭水体及其他污水的生态治理,在开封、信阳建立“地表-地下”协同治理示范区,日处理能力突破3000方,运营成本降低35%,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村镇污水生态治理及养猪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_4_副本.jpg

新密市双洎河流域废弃井调查评估

与封井回填工程试点

该项目为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针对岩溶煤矿区地下水点上水源井污染,线上煤矿带采空区酸性矿井水,面上岩溶泉泉域污染风险,通过点线面三个层次的工作,总结了煤层覆盖区矿坑积水串层污染和岩溶裸露区地表水渗漏污染两种污染成因模型,提出了切断污染通道和控制水流形态两种治理对策,研发了串层污染通道精准修复技术、废弃煤矿井分层回填技术和酸性矿井水高效处理技术,成功实施了水井污染通道封堵,废弃矿井封填,矿井水处理等工程,解决了郑家庄3000多人饮水难题,形成了岩溶煤矿区污染成因模式、“两源一通道”环境风险评估模式、以修代封截污保清治理模式、分层防渗阻断通道封井回填模式4种经验模式,发表4篇论文、授权4项发明专利、主导4项技术标准等。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成果集成等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北方岩溶煤矿区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

新密市双洎河流域废弃井调查评估_副本